为了便于您进一步讨论与分享我要配资,请先点一下“关注”。我会每天更新优质内容,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!
“工头!你看这是什么?”
“停停停!快别挖了!机器也停!”
2010年12月20日,陕西省华县一处建筑工地的意外发现,震惊了所有人——大量古钱币被从地下挖出。经过考古专家的勘查,这些钱币竟然是一个千年“地下银行”的一部分。那么,这些惊人的古钱币到底是谁埋下的?为何将其藏在地下呢?
常言道:“地上文物看山西,地下文物看陕西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陕西省的地下文物丰富且著名,而这些地下遗物,往往指的是陪葬品。
展开剩余88%陕西历史悠久,秦岭深处的古墓遍布无数:“八百里秦村,秦岭多古墓”,“八百里秦川,十万古墓”,这一切都发生在陕西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。
自古以来,陕西就有着丰富的文物遗存,因为它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和王朝的核心地区。对于陕西人来说,挖掘文物几乎已经是见惯不怪的事情。然而,这次出土的“地下银行”可谓是个罕见的惊喜,它的发现令考古界感到异常兴奋。
这个意外的“地下银行”位于华县咸林中学门前的建筑工地上。在工人们开挖地基时,常常听到奇怪的闷响。工头因此叮嘱工人们施工时要格外小心。然而,当挖掘机的铲斗从地面离开时,突然掉出一堆黑乎乎、锈迹斑斑的铜铁物品,工人们纷纷上前查看,发现这些竟是古钱币,且上面还有已经断裂的绳子,显然是用来串钱币的。
工头捡起其中一枚仔细查看,尽管古钱币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,但他还是勉强辨认出上面印有“景元通宝”四个字。这一发现让工头立即意识到,可能是重大的文物遗址,于是他迅速打电话给华县文物管理局。
“您好,是华县文物管理局吗?我们这里好像发现了文物,有些古钱币,印有‘景元通宝’字样。”
“你确定是‘景元通宝’?”
“是的,我确定!”
接到消息后,考古专家们急忙赶到现场,并迅速封锁了工地,宣布施工暂停。“发现文物,归国家所有!”专家们表示。经过一天的清理,已经挖出了至少两三吨的古钱币。随着这些古钱币被陆续清理并运走,现场的“钱窖”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,洞高约一米,长宽超过了两米。由于现场位于学校门前的道路上,工地上每天都有车辆和行人经过,导致洞口的土层松动,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开始引起了重视。
为了确保安全,考古人员在钱窖内放置了木支架,支撑顶部土层,防止发生塌方等事故。连续几天的清理工作中,洞的深度仍无法确定,虽然钱币的方向已经从南北向拐向西方,但到底有多深,仍然无法估算。随着出土的古钱币越来越多,大家的好奇心也愈加强烈:这个地下“银行”究竟是何时建造的?
参与挖掘工作的专家分析发现,出土的古钱币中,包含了崇宁通宝、千禧通宝、咸平重宝等二十多种宋代的货币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式样的最多,而且这些钱币上的文字均由宋徽宗亲笔书写。虽然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开元通宝,但没有发现宋代之后的钱币,因此,专家们初步判断,这座钱窖应当是宋代所建。
至于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钱币埋藏在地下?为什么要将这些古钱币藏匿在这里呢?
根据《华县县志》的记载,华县古时并不富裕,整个华州没有多少商铺,市面上常见的仅是挑着扁担的小商贩,经济环境一度十分萧条。北宋建立之初,政府将流亡百姓安置在华州,并鼓励他们开垦荒地。官府还大力修建水利,但由于之后的金、南宋战事频繁,华县遭遇了巨大的破坏。
受战事影响,华县人口在短短二十五年内骤减一半。许多专家分析,这座钱窖可能是当时华州府衙的金库。由于战乱不断,府衙将大量铜钱藏于地下,埋土封存,以备未来之需。
在考古现场,许多钱币虽然散乱地摆放,但仍能看到有绳子将它们串联起来。古钱币大多已经生锈,大小不一,从小铜钱到大铜钱都有。古代百姓最常用的小铜钱,重量约3克,直径2.3厘米,而大铜钱则用于更大额的交易。
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多的时期,因此,宋代的铜钱数量庞大,现存量也很大。虽然常见的宋代钱币价值不高,但这次发现的部分古钱币,如“景元通宝”、“淳化通宝”和“大观通宝”等,因其稀有程度和文化价值,已经成为古钱币收藏者热衷的珍品。
随着消息传开,文物商贩纷纷涌向华县,打探消息。当地县委干部透露,陕西和山西两地的文物商贩开始频繁进出,试图获取更多信息。华县代理县长朱福俊迅速赶赴现场,要求按照法律程序处理这一重要发现,并加强现场保护,确保文物安全。
华县也派出了十多名民警,负责考古现场的安全工作,防止有不法分子进入现场进行犯罪活动。事件引起了省市文物局的高度重视,渭南市文物局也派出专家对考古工作进行指导。
经过四五天的连续清理,至少有3吨古钱币被从地下挖出,虽然这些钱币已经历了千年,但仍然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上面的文字。考古专家经过研究,初步确定这些钱币来自宋代。随着文物的清理工作完成,考古现场的工作也进入了尾声,但关于这座地下“银行”的真正来历,仍需进一步考证。
施工现场也恢复了工作。许多人可能会问:“发现文物后,施工延误所产生的费用怎么办?”其实,情况分为两种。如果仅仅是发现文物,施工必须暂停,等待文物部门处理。此时,施工方无法索赔。但如果施工单位参与了文物清理工作,就有可能索赔相关费用。
那么,若我们在施工中遇到“疑似”文物,应该怎么办呢?首先,保护现场是最重要的,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发掘。遇到文物时,应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。如果是重要文物,文物部门需上报国务院文物管理部门。发现文物者,也将获得一定的奖励与荣誉证书。
比如,2014年陕西宝鸡市一名农民发现青铜器上交后,得到了1万元奖励。而2016年,湖南一名农民发现战国青铜编钟,也获得了2万元奖励。
奖励的金额与文物的级别和价值有关,一般按文物总价值的5%到8%进行估算。根据《文物保护法》,我国境内所有的文物,均归国家所有,私自占有或破坏文物是违法的。
如果您有幸发现文物,请切勿擅自行动,而应及时上报我要配资,确保这些历史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